水 輪
沿革:
民國七十六年,由熱心教育的家長會會長夏炳琳先生出資,顏炳欽校長任內所興建,具景觀與啟發人類使用水利的教育意義。

說明:
水輪功率的大小,取決於水輪的尺寸、水的流量、機械設計等。公元前一世紀,是古代人類利用水利的智慧結晶,迄今水利仍廣泛被利用,是極佳的再生能源

    台灣是個能源有限的島嶼,在光復初期電力以供應照明為
主,尚可依賴水力與火力。

    民國四十五年台灣由農業社會進入工商社會,工業、民生
用電發生嚴重不足,核能發電便應運產生,五十九年起,台灣
第一核能電廠在金山鄉設立,解決當時的電力不足問題。六十
年至七十年間國際發生嚴重的能源不足,台灣地區在自然條件
出的情況下,能源不足首當其衝,全國力行節約能源、同時調
整上班、上課時間,充分利用『日光節約能源』,渡過了全球
能源危機。七十年至八十年台灣地區工業起飛,用電量及各種
能源使用量成倍數增加,各種能源又仰賴進口,常有斷炊之虞
。因此如何將能源做最有效的運用、與教導全體民眾節約能源
是當務之急。

    八十年至九十年,政府大力推展高科技產業,淘汰高污染
、高耗能源的傳統的產業,減少能源依賴的衝擊性,更注重還
生態竟保護,以提升國民生活品質為要務。

    當此階段國民生活所得每人年平均高達美金一萬三千元。
家電、工業用電,需求呈倍數成長,三所核能電廠已不敷使用
,電與能源再度面臨成全國問題。

    炎熱夏季,用電進入顛峰期,南電北送電塔崩蹋、九二一
大地震、造成全台大停電。黑暗的驚恐、沒電的煩惱,食、住
、行,造成了嚴重的不便。科技帶來了生活便捷或困擾?

    核四廠興建與否?各方熱烈的討論。開發新的能源,各種
替代能源的方案紛紛出爐,能源成為注目的焦點,環保與能源
更是兩難。開源重要,節流更重要。台灣能源蘊藏量,十分貧
乏,各種能源仰賴進口,如何讓民眾認識能源,珍惜能源,節
約能源?

    教育是最基層工作,台北市西松國民小學,十多年前環保
教育與社區的結合,到近幾年能源教育的推廣,課程中融入式
的教材、美勞教育創造思考、自然科技與能源教育的研究、各
項學藝的競賽、、等處處提醒能源的與生活的重要性,從生活
中改善用水、用電的浪費,真正落實了『能源取之不易、用之
審慎』的觀念。

    民國九十四年八月起許校長接任西松國小校長,將能源教
育列為學校本位課程之一,其目的,在從小教育學生,認識能
源、瞭解能源,進而愛惜能源、節約能源。真正落實由點到線
到面,享受高科技的產品與環境保護並重的超世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