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松七景吉祥物

創作歷程

六年級小朋友針對西松校園的「西松綠廊」、「恕園陽光牆」、「杜鵑步道」、「心園」、「椰林步道」、「西松大草原」、「星願舞台」七大景色進行觀察、寫生,並分組討論其特色,設計出各景「吉祥物」之形象,以作為精神象徵。製作過程利用日常可見之現成物,無論是人工物品、或是天然物質(如:報紙、瓶罐、蓋子、鈕釦、種子…等),都嘗試用來結合成創作作品,讓小朋友們有全新的體驗。
作品以報紙捏塑成形,外面鋪一層薄薄的紙黏土,加以上色。鱷魚的手是用養樂多罐黏貼成,再用毛線加以裝飾。 吉祥物的身體是利用廢棄的水桶,豬鼻子則是用菜瓜布,頭上的裝飾是用被丟棄的假花草黏製成。

省思

此次的創作,激發學童對生活周遭現成物的關注與再利用,且為使辛苦的創作有公開展示的機會,規劃了「校園吉祥物成果展」。展示方式利用拆解過的廢棄課桌椅作為校園吉祥物展示架,產生不同層次的展示效果,產生別開生面的畫面,令學童們讚嘆不已!讓環保藝術的新體驗再添一筆。
西松七景立體創作展照片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