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項目

規則

測驗


手球場地規格

面積:長40公尺(邊線),寬20公尺(底線)

場內線寬:每條線寬均為5公分寬,唯有球門底線為8公分寬

 

【 本球場圖】引用國立台灣大學黃欽永老師手球課義資料

線段分為:四公尺線、六公尺線、七公尺線、九公尺線、中場線、替補線、邊線、底線、球門底線。

 

四公尺線:位於球門區域內之一條線長十五公分線。

主要功用:為防守隊伍因嚴重犯規,被判罰七公尺時,守門員不得超過

     此線。

 

六公尺線:球場內之圓弧實線

主要功用:為場上普通球員不得任意超過此線,任意超過此線者將被判

     罰對隊球或七公尺罰球。

 

七公尺線:為六公尺線與九公尺線內的一條線長一公尺線,又稱罰球線

主要功用:為防守隊伍嚴重犯規,被判罰七公尺時之罰球線。罰球者不

     得越過此線,越線或踩線者將判罰對隊球。

 

九公尺線:球場內之圓弧虛線

主要功用:為防守隊伍在六公尺線及九公尺線內所造成之犯規時,攻擊

     隊伍應在此線上發球(不得踩在線上否則將被判對隊球)。

 

中 場 線:為球場兩邊線之正中間垂直的一條線段,簡稱中線。

主要功用:為該隊被得分後,重新發球之線段。

 

替 補 線:為在邊線上,離中場線四.五公尺處上的一條長三十公分線

主要功用:為球隊在替換球員時不得超過此線(判罰詳見替補區)。

 

邊  線:為球場兩邊之四十公尺長線段。

主要功用:限制場上球員不得隨意越過此線,嚴重違反者將被判罰出場

     二分鐘;球若越過此線將被判罰對隊球。

備  註:球場邊線為立體面。

 

底  線:為球場兩邊之二十公尺長線段。

主要功用:限制場上球員不得隨意越過此線,嚴重違反者將被判罰出場

     二分鐘;球若越過此線將被判罰球門球或對隊角球。

備  註:球場底線為立體面。

 

球門底線:位於球場底線上之一條三公尺長八公分寬之線段。

主要功用:在於判決球是否有進入球門,以便判決得分與否。

備  註:得分之判決,以視球是否完全通過此線段;若球無完全通過

     此線段均不得判為得分,完全通過才算得分。

 

球門區域:為六公尺弧線內與底線相連之區域,又稱守門員區域。

主要功用:此區域為守門員自由活動區,其他普通球員不得隨意進入。

 

替 補 區:位於中場線與替補線之間的一個四.五公尺長區域。

主要功用:為球員在替補時的區域範圍,若超過此範圍替補時,該由隊

     場內一名球員代替被判罰出場二分鐘。

 

球員休息區:為隊職員及未上場比賽之球員休息區,休息區內禁止隨意

      叫罵、走動或離席。

 

記  錄  台:為記錄該場次比賽之記錄。

 

保  護  區:為保護場內比賽球員之安全,以及避免場外人士影響球賽

      之進行。

目前西松國小手球場地規劃

 

數量:一座

戶外訓練場地
面積 18公尺*40公尺 約720平方公尺
使用情形:因應校園場地多元應用,同一場地同時規劃成躲避球場,訓練時間由手球隊優先使用
安全養護:球門以錨釘固定,嚴禁攀爬(設警告牌),每天安檢乙次,每週呈核,有損壞即刻報修
困境:
1.場地不符合標準
2.校園開放,設施易遭人為破壞
3.鄰近教室,訓練時干擾教室內教學及師生午休
4.雨天時無法使用,PU場地遇水較易濕滑容易造成危險

                                        

 

 

手球運動簡介

 
參 考 圖 片 名稱 簡      介
手球門

現行正式比賽用之球門高2公尺、寬3公尺;顏色多為紅、白相間及黑、白相間為主,每格顏色為20公分長8公分寬。

球門上部深度為1公尺,球門底部深度為1.2公尺。

 

球的種類分為:1.膠質球2.人工合成皮球3.手縫真質皮球三種。

現行中華民國手球協規定之比賽用球(MIKASA)分為1號球、2號球、

3號球三種。1號球為現行國小組用球;2號球為現行國中組、高中女生組、青年女子組及社會女子組用球;3號球為現行高中男生組、青年男子組及社會男子組之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