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請問您在西松服務了幾年?
答:大概有5年了。
|
|
|
|
2.除了故事組和認輔組,您還擔任過哪些組別的志工呢?
答:我還擔任過數學組。
|
|
|
|
3.
您覺得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答:數學組是一對一的教學,而故事組除了要先自我成長----學習如何說故事之外,最後是要到班級上針對全班同學做故事內容的分享。所以兩組的教學方式是不同的。
|
|
|
|
4.在未來會考慮在其他組別服務嗎?
答:有時間的話會盡量參加。
|
|
|
|
5.為什麼您當初會選擇在認輔組幫忙?
答:第一個原因當然是因為我的小孩也是在西松國小就讀,所以我在西松國小當志工其實是想給我的小孩一個榜樣,因為當志工就是一種自我學習,更是一種服務。而且「言教不如身教」,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孩子看著我怎麼做,然後也能夠跟著我ㄧ起學習服務。
|
|
|
|

|
|
|
|
6.在我們收集的資料當中,認輔組在民國94年榮獲台北市政府金鑽獎的肯定,可不可以跟我們談一下這個獎項?得到這個獎項後,志工們的心情如何?
答:這個獎項是當時台北市市長,也就是現任的總統馬英九先生所頒發的。那個獎項是針對全台北市所有學校的志工團體,所以那時我們就把我們認輔組一些資料整理好,像是我們的績效、過程、成立的宗旨、做了哪些服務……。當然每個學校的團隊也都是這麼做的。後來獲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的肯定,所以就到市政府去領獎,那時我們感到非常的榮幸!
|
|
|
|
7.請問認輔組主要的工作有哪些?主要是幫助哪一類的小朋友呢?
答:在擔任認輔組志工之前,當然我們要先自我探索、自我成長,才能有能力去輔導他人。在工作上,我們主要是針對行為上需要陪伴的小朋友,因為他可能對學校生活的適應沒有那麼好,所以會需要志工媽媽在旁邊陪伴,然後再適時修正他一些偏差的行為,幫助他更適應學校的生活。
|
|
|
|
8.認輔組所幫忙的小朋友是否會在自己的班級受到異樣的眼光呢?
答:當然多多少少會有一點,不過我們會盡量保護小朋友不被貼標籤。並且盡量的模糊那種分界線,不讓這些來認輔組的小朋友遭受到異樣的眼光。不過,目前為止,我們還沒發現到小朋友遭受到同學異樣眼光的情形。
|
|
|
|
9.
您會建議小朋友的同學們如何幫助他們,如何去和他們相處呢?
答:
我會建議他們的同學要有一種包容的心,試著去學習如何跟特別的小孩子相處。我想這對其他同學而言,也是一種學習的機會。
|
|
|
|
10.目前認輔組的志工人數有幾位,人數是否足夠?主要輔導的學生有幾位?
答:目前的志工人數大概有23位左右,就前幾年來的狀況來說是不大夠的。目前輔導的學生人數,如果不包含針對班級和全六年級的生命教育課程,那以一個特殊團體來說差不多有28位小朋友。
|
|
|
|

|
|
|
|
11.近年來接受認輔組協助的學生人數是提高還是降低?您認為這代表什麼現象?
答:學生人數是降低的。我想一方面是少子化的現象,另一方面就是認輔媽媽人數減少,因為為了維持服務品質,有時候我們會減少服務的對象。
|
|
|
|
12.您認為擔任認輔組志工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呢?
答:我覺得要有敏感的觀察力、一點開放的心,當然還要有愛心、耐心和旺盛的學習力。
|
|
|
|
13.
您是如何幫助這些小朋友的?在幫助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什麼嗎?
答:當然還是----學習。我們必須學習很多心理輔導方面的課程,然後身體力行,並且發揮自己的愛心,多花些時間去幫助、陪伴小朋友。在幫助的過程中,其實比較需要注意小朋友在情緒上的變化,因為小朋友情緒改變或行為偏差時,這些問題背後都可能有他的故事,所以我們不僅要觀察注意他的改變,還要試著去同理他,並且保護他,讓他不要在班級內變得更特別。
|
|
|
|
14.擔任認輔組志工給您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呢?
答:因為陪伴小朋友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而且在輔導的過程中,我也學習到很多,所以最大的收穫就是我得到很多的快樂和成就感。
|
|
|
|
15.有沒有讓您印象特別深刻的事?
答:有些小朋友剛來到團體的時候,是很反抗、很躁動的,不過幾次活動過後,他就變的很喜歡來參加,甚至在給我們回饋的時候,會說他很喜歡來參加活動,因為可以聽到很多故事,而且還會一直問下學期他可不可以再來。
|
|
|
|

|
|
|
|
16.最後,請問您有沒有想要提出來跟學校建議或分享的事情呢?
答:我覺得學校可以提供更多適合做認輔工作的場所,例如:專有的教室…..等。或是提供更多的資訊,讓其他家長知道學校有認輔的團隊,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家長投入。
(小記者:徐依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