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參加的競賽類別是:

社團企業

2.我們的「地方社區」是:

臺北市西松國小位於臺北市松山區,緊鄰麥帥橋與南京東路,校史迄今已有七十四年的歷史,是所典型的臺北市都市型學校。

本校的補校設立於民國六十七年,目前班級數為六班,人數約一百五十人。在老師的認真教學之下,學生努力學習多元的課程,不管是國語─生字詞的學習,或是音樂─卡拉OK的歌曲教唱,還是社會─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在在都讓學生獲益匪淺,深受社區居民的好評及支持。

3.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這次我們的專題研究的對象是「補校」。所以我們的研究方法有錄音訪問補校老師、同學;利用問卷統計補校同學對補校的意見,以及社區民眾對補校的認知度;親自參與夜間上課的情形寫出心得,以及收集歷年補校留存下來的資料製作成報告。

我們知道了有很多阿公阿嬤小時候都沒辦法上學,因此國小、國中就設立了「補校」,當然也有一些外籍新娘來上課,而且有些阿公還曾經躲過日本與臺灣的大戰呢!這讓我們都很想知道他們的學習過程,而且我們還發現,那些阿公阿嬤和外籍新娘們跟我們上課的方式非常的不一樣,老師都得要慢慢的念,有時發音還會有些不標準。

當時,臺灣被日本統治,因此很多家裡比較窮的人就不能上學,就算小時候沒辦法唸書,長大後想要學習,也不知道去哪裡才能學習,所以我們想藉著這個機會研究補校,使得更多人認識補校,讓更多小時候無法上學的阿公阿嬤有機會和我們一樣會看書、寫字,而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是─他們真的很認真!

4.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我們的學校有三間電腦教室,其中我們使用的電腦教室是前年學校剛更新的新電腦-DELL。學校的網路環境透過光纖線路連到臺北市教育網路中心,再連到臺灣學術網路。

我們利用早自修及中午午休時間,集合於電腦教室做網頁內容的編修與整理,而隊員在家則大部分是使用ADSL寬頻網路來收發傳遞信件或上網瀏覽公告。

5.我們所遭遇和克服的難題:

我們所遭遇的困難是在查資料的時候,有時會找不到我們要的答案,不過換個角度想一想,其實有些資料可以用來比對其他在網路找到的資料。

另外,則是發問卷時,有時會找不到人來填寫,可是我發現只要有禮貌而且還要很誠懇,其實都可以找到人的!在查資料時,我們一直查到奇怪的資料,而這樣的問題帶給我們極大的困擾,因為如果查資料查的是錯誤的,就會有不正確的統計資料,所以我們必須認真的辨認是否是確實的我們需要的,不過這些困難也讓我們更進步。

6.心得箴言:

在參加這個資訊團隊的研究過程中,我覺得那些阿公阿嬤和外籍新娘真的好努力也很熱情,而我們也都很努力的查資料及打報告,每個人都付出了一些心力,我相信我們可以發掘更多關於補校的事。

我一開始一直以為是每一個人都可以上學,也不知道有補校這個機構,直到我們開始研究後,我才明白,那些小時候無法上學的阿公阿嬤及外地來的叔叔、阿姨也是有機會可以上學讀書的。

除了做專題之外,看到這些阿公阿嬤以及外籍新娘這麼努力認真的學習,我們都深深的被感動,所以我們應該把所有的功課都做好才對。

 

totop

首頁 | 專題研究計劃 | 臺北市西松國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c) 2011 Taipei Municipal Xisong Elementary Scho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