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機場歷經了日據時代、國民政府來臺,營運的方式隨著政治及經濟型態的改變隨之改變。一度是臺灣航空交通重要的樞紐,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高速公路開通、北二高的通行,及臺灣高鐵通車後,松山機場歷經一次又一次臺灣交通史上的重大建設相繼完成,再再衝擊著國內航空運輸,也再再反應著國內產業結構的不斷改變。現今面對兩岸關係的改變,松山機場得重新返回運輸舞臺的前端,擔任著兩岸運輸的重要角色。進而發展出對日本及韓國的航線,未來以形成東亞黃金四角為展望。

回歸到機場的內部,目前到松山機場搭飛機的人,大多主要是洽公或談生意的商人及觀光客。現在能在天空飛,不再只是一個夢想了。以前能搭飛機的人只有有錢人,要不就是高官,一般民眾根本輪不到,因此我們的天空十分安靜。不過經過幾段歷史、交通、政治的變遷之後,我們的天空,多了幾分喧鬧。現在週休二日及個人經濟所得提升之後,許多人幾乎都有搭飛機出國的經驗,例如出差、旅遊、探親等等,針對顧客的需求提供服務,將是松山機場這商務型機場所需重視的。例如:經商的人可能會需要全世界金融分析資訊、便捷的金融機構,接下來就是便捷的交通。因為臺北市的車很多,上下班尖峰會有塞車的情形,若能連結更多的捷運網絡,就可以更快、更便捷到達旅客想去的目的地。而觀光客最需要的就是一些關於臺灣名產和旅遊景點的介紹摺頁,且近日開放陸客的自由行,或許可以結合旅行業者提供套裝行程,讓獨自來臺的觀光客,能馬上獲得旅遊的資訊。另外,在櫃檯旁或服務台都有會不同語言的志工,來協助服務這些從外國來的旅客。提供客人全方位的服務,並提昇松山機場整體的品質,將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交通部提出小而美的「首都商務機場」遠景,松山機場相繼和上海虹橋機場、日本羽田機場完成了歷史性的直航對飛,松山機場從原本慘淡經營的國內航線機場,搖身一變成兩岸直航的重要門戶。另外,也規畫了韓國首爾金浦機場對飛,不久的將來,就能直飛韓國。松山機場即將與上海、東京、首爾形成「黃金四角」。尤其在花不到兩個小時就可以從臺北到上海。因應快速發展的社會,早上到日本開會,下午飛韓國,晚上返回臺北倒垃圾,這樣的理想將離我們不遠了,這也意味著「一日生活圈」的時代來臨!


機場夜景

機場日景

蛻變的松山機場(照片來源:臺北國際航空站60週年站慶特刊)

松山機場站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