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採訪者:湯忠正里長

時間:2011.11.20

地點:精忠里里民辦公室(民生東路4段78號後面)

我今年69歲,在這裡住了42年了,我想為社會多服務一些,所以才來當里長。 松山機場從民國39年建造,68年國際線遷到桃園機場,松山機場變成國內機場,飛機起降比較少,2000年政府想把松山機場遷移,之後都一直沒有整修松山機場,所以松山機場變得很舊,之後到了2008政府才重視松山機場,才開始進行整修,改為三地直航,將來有要飛日本、韓國、香港、澳門、中國,所以又慢慢的擴展出去,一個月有200架次。

曾經有很多人提議遷移,在一場「台北論壇」中幾乎全台北市都贊成,只有我們的里堅決保留機場。全世界的首都一定都有機場,所以很多人提議把機場遷移,為了要建房子。其實要提昇生活品質,和綠地的比例有很大的關係,把機場遷走改建房子,生活品質就會提昇了嗎?繁華熱鬧生活品質就會好嗎?如果真的是為了提昇生活品質,這塊地就限定做綠地,不建房子。所以他們的聲音就漸漸小了。

臺灣是一個島國,對於離島的交通一定得靠空運,機場有它一定存在的必要性。首都有機場,對於國家行政人員要到全國各地的時間上,能節省很多,很多機動性的巡視和支援都有必要。而且,目前的台商人數愈來愈多,這方面的需求也會日益增加。時間就是金錢,在經濟上的考量,也絕對需要松山機場。很多政策應該以民生經濟為優先考量,不應該是以政治立場做考量。我也和里民做過溝通,我們全里都支持這樣的想法。會有搬遷的意見,有些是因為噪音問題。但是其實以整個臺北市的地形來看,它的所在地已經是噪音影響最小的,基隆河隔絕了一段,且截彎取直後又有一段空地。且以臺北市來看,車子製造的噪音,其實更是困擾里民。

機場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但不能因為發展了之後,開始覺得它影響了我的生活就要它遷走,這樣的想法很自私。就好像住在馬路邊,馬路帶來了人潮,使得經濟發展,但你不能說,馬路上的車子噪音很吵把就要馬路封掉。想要享受馬路帶來的便捷和商機,又想封掉它,去除它帶來的噪音。這是很矛盾的!民主社會有的時候,就是會有這些聲音,但是我覺得人應該還是要以社會最大的福利來考量。

因應松山機場的周邊交通規畫,臺北市政府有在想規劃捷運的民生汐止線,民生汐止線規劃了以後,做好了以後,也可能會產生許多問題。例如:

1.捷運開通,馬路寬度需要20米,可是現在馬路只有18米。

2.臺北市的地底下有許多工程,捷運潛盾開挖時都要避開。因為這附近地面下有個涵管,最少也有5米高,所以設站有困難。因為我很了解這裡的地形,所以也建議過他們,可以在富錦6號公園設站。馬路平行線18米過不去,可以改成雙層線(分高低二層),12米就可以過去了,可是雙層線造價較貴,和平行線的價差三分之一,不過就算價錢貴也要建,因為它與新北市的聯外交通是非常有利的。如果這條線會開通,將來與基隆的聯結也不是不可能。

松山機場沒落了幾十年,直到這幾年才慢慢又被重視,也因為整修的關係,所以松山機場旅客會增加。在松山機場旁邊的民生社區就因為是美國人設計的,所以景觀及環境規劃看起來比較一致,但是後來民生社區又落沒了,那是因為民權大橋開通了,內湖開始繁榮,所以人潮就漸漸少了。

因為松山機場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所以松山機場對臺北市的發展是有影響,但不會很大,因為有地理因素存在。以我們這邊來講,噪音影響不是很大,反而是機車和汽車噪音比較大,但是噪音對其他的里影響是比較大。很多事情一得必有一失,要享受它的便利,就要忍受它帶來的一些問題。所以像停車的問題,我們也該盡量去規畫,讓它更便利。

經濟方面的提昇,以本里來講是比較慢,我們沒有商圈,這裡是住宅區。但是,機場的開通,所有地區的房價都在跌,這裡的房價不跌反漲,民生社區的住宅品質被維持住,全國最好的社區就是民生社區。那到底有沒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看來似乎也有益。以前限高60米,現在是90米,可以建到20層樓。但是建築高度與生活品質,能不能畫上等號?都需要再思考。如果遷移了松山機場,限高解除、都市更新,高樓林立,這樣真的比較好嗎?這裡的房子真的已經很老舊了,期望它改建的居民其實也很多。但民生社區如果像別的社區一樣,房子高矮不一,這裡可能就不再這麼美麗了。臺北市第一個後巷花園就在我們這裡,都更之後,一切可能就會改觀,而且房價一定會上漲,很多人不見得住得起。

松山機場變成國際線之後,我們的交通更方便。我們這裡噪音不大,所以分配到的回饋金並不多。我覺得回饋金應該補給機場兩端的土地,因為他們噪音大,土地價值一直升不起來。政府應該把噪音區畫分出來,補償給噪音區的土地,讓要買房子的人清楚知道,那裡本來就是噪音補助區,並應該是要補助被徵收土地的人而不是補助回饋給住戶。現行的補助有分兩種,對於個人補助的部份,我們這裡還沒有達到噪音標準(75分貝),所以只有一般補助地方的回饋金,我們用補助回饋金來辦自強活動。在活動中也可以宣導,目前政府在鄰里間推動的政策。

在松山機場變成國際機場的同時,我常常建議松山機場的規畫要延伸到敦北公園,松山機場是民航局(交通部)的規畫,但我們的里的建設是區公所在規畫,所以規畫上會出現銜接不良,沒有整體性。我希望在敦北公園,能有一個臺北市的地標,代表臺北市、代表臺灣。因為很多旅客搭機來臺,都會走敦化北路離開,目前我爭取到了民間企業的贊助,設計了一個意象建築。現在敦北公園也在整修,不久以後敦北公園就會變成臺北的新地標,能代表國門,這是我一直以來的願望。不論政府換誰當家,我都有這樣的願望,所以一直在爭取各方面的資源,我也要將精忠里建設成臺北市最漂亮的里。


同學們專心的紀錄


聽湯里長細說民生社區與機場的歷史


與湯里長合照